农场收获了大豆,又播种了冬小麦。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又是养殖的最佳饲料。
有机大豆做成的豆制品很受游客的欢迎,库尔留香将大豆制作的各种食品,变成了C市的特产,供不应求。
农场的鲜奶做成老酸奶,深受游客喜爱,分离出的奶油加在有机面粉里,烤出来的面包香气浓郁,每个游客都会带走一些。
农场的自然生态大循环已经形成,没有一点垃圾外运。
农场两次受损,但已经开始盈利,而最受益的是那些在老街做生意的乡亲们,每天几百的人流量,每个铺面的收入都要用五位数来计。
张满屯统领的装修队,现在变成了联合纵横建筑装饰公司,已经在农场办公楼挂牌。
新招了一男一女两个设计师,都是学建筑的,在装饰行业磨练了好几年。
没有接到大工程,他们就从家装开始,目前靠做些小工程,维持这支队伍没有问题。
这些装修工人都是卢樊宏的乡亲,他们干起活来很拼命,医院的装修已完工,只剩下几个工人在修补缺陷。
医生、护士基本都到位,正在筹备医疗器械和药品。
病人的资料已经在电脑里,卢樊宏考虑再三,目前的实力,只能先收一百个重症患者,等医院步入正轨后,再增加病人。
医院的投入都来自套房的租金,这是董事会的决议,收回的农场投资又投入了医院。
医院的耗费,除病人的基本缴纳费用外,不足部分由农场的经营利润来贴补。
医院的院长叫杨克俭,是一位70岁的退休老中医,夫妻俩一起来到农场,他妻子郑小荣也是一位心血管专家,比他小5岁,他们看上了农场的养老环境和卢樊宏助人为乐的义举。
一个32岁的精神科医生,他叫许新民。
一个28岁内科女医生,她叫夏静心。
护士长韩冬梅,25岁,她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农村女孩。
十几个刚从卫校毕业的护士,也纷纷到岗。
药剂师是个20多岁的年轻男孩,长得不帅,但对人很亲切。
医务人员和陪护到岗后,他们很快就熟悉了环境,院长又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培训,准备工作就绪后,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了社区医院验收。
第一批病人陆续来到农场。
有三分之二都是脑中风和精神病患者,三分之一的病人能自理,但也是80岁以上高龄。
有几个老年痴呆患者,身体挺好,能吃能睡,但记忆缺失,只要不出农场,他们就很安全。
这些病人都来自本省,他们的亲人都是各条战线的精英。
亲属陪着病人一起来到农场,开始有些不放心,还在农场酒店住了几天细心观察,当他们看到农场优美的环境,医务人员对病人就像自己的亲人,还有国内知名的专家坐诊,于是,他们全都放心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