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零点书屋 > 都市小说 > 赵氏发家记 > 正文 第 550章 游学

正文 第 550章 游学(第2页/共2页)

正,“嘉宝过两年去赫章书院读书了,再跟先生出去游学,蓉宝要想去,到时爹带你去。”

在赵老四强烈的反对下,这个话题没法继续谈下去。

不过蓉宝嘉宝一点都不担心,反正又不是今年去,现在提前商量,只是给他爹接受的时间,免得到时太过伤心。

反正游学是肯定要去的,她爹拦不住。蓉宝蹦蹦跳的回学舍,思娘正坐太阳底下看书。

她停下了欢快的步子,小跑进屋,把自己带来的书和衣裳都收到箱子里,然后用木盆端了一点水洒在地面上,扫地的时候灰尘就要少很多。

只是扫帚太大了,蓉宝人小,有点挥不动,她撸起袖子,吭哧吭哧的扫了大半天,才把屋子彻底收拾干净。

蓉宝往后一倒,在床上滚了好几圈,半晌跑起来拖了张大椅子,找了一个太阳最大的地方睡觉。

初春的太阳十分暖和,蓉宝一开始还想着家里的果树今年可以结多少果子,但很快就意识模糊,渐渐沉睡。

北苑是先生的居所,庄先生自然也住在这里,他抱着书过来,看到椅子上的蓉宝一笑,放缓了脚步。

春日好风光,山林田野,河水溪流,都都随着旭日东升渐渐活了过来。

猫了一冬的农人都扎着袖子撸着裤腿下来。

赵老头虽然干重活有点吃力,但松土挖坑还是没什么问题,他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搓了两下就握住锄柄继续松土。

赵老大和赵老二则牵着家里的牛忙着犁地耙田。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家里人丁多的好处了,这个累了换那个,大家伙轮着来,活干的又轻松又好。

当然,家里有牛就最好,不仅省人力,还犁的深。

赵家的牛平日里要用,但到了春耕就要想法子空出来,犁地是个辛苦活,不仅人会累,牛也会累,所以下地的牛是不会再干别的活了,而且口粮也好,都是最鲜亮好吃的草。

十几亩水田浸了五六天了,赵老大赶着牛犁了两道,又耙了两遍。村里人见他坐在田坎上休息,就放下锄头凑过去问,“老大,你家的地都犁了吗?”

()

第 550章 游学

第(3/3)页

“还有个十几亩水田。”

水田现在还不急,如今主要是种麦子,这一亩地只是先犁出来育秧。

“我家小子去年分了地,家里人手不够,忙不开,你家的牛借我使两天。”

村里人谁家有个好使的农具,或者耕牛都是互相分享的,赵老大也不会小气说不给,但这段时间指定是不行的,因为已经有人预定了,而且牛也要歇息,所以要排到十多天后。

那人“唉”了一声,觉得太耽误时间了,他们可以等,地里的活等不了,而且三月初菜蔬瓜果也要陆续下种了。

汉子回家把这事一说,被家里的婆娘骂的狗血淋头,“去年就让你跟赵大他们家说一声,你就是屎糊着嘴不肯开口,如今别家都说了,你再去说有啥用?”

“去年没借牛不也过来了吗?”

“去年家里才多少地?你使两把傻力气就够了。今年这么多地,借个牛回来人多轻松?你就臭要面子,死活不开口。”

“说一句两句就够了,你叽里咕噜跟念经一样。犁个地咋了,能累死在田里?”

妇人越发的气,“累死你个蠢驴!”

她把碗往桌上一搁,憋着一肚子气出门。

如今村里的牛还是挺多的,赵家三头牛都借出去了,杨家两头牛都在佃户手里,钱家也有两头牛,但地多,这会儿不知耕完了没。

妇人站在院里喊了喊,“钱三媳妇。”

钱三媳妇端着碗出门,请她进屋吃饭。

“在家里吃了来的。”妇人笑问,“你家地啥时候犁完啊?我想跟你借头牛使使。”

钱三媳妇在家带孩子,不太清楚地里的事,就进屋问了问。

家里只剩十几亩地了,一头牛够使,但能不能借还要等钱老头发话。

钱老头点头,“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帮把手是应该的。”

钱三媳妇这才出门说行,“过两天来牵牛。”

妇人松了口气,连说了好几声谢。

拉犁苦的很,就是油水干饭的贴,人也得累掉一层皮,有牛帮忙犁地就轻松太多了。

自家男人就知道做傻活,累不死他!

一年之计在于春,城里忙着洗衣晒被,打马踏青,村里人则忙着犁地松土,除草下种。

完全凑不开手的时候,家里五六岁大的孩子都要帮忙,再心大一点的妇人,还会让五岁大的闺女去河边洗衣裳洗碗,不过都挑在早上河边人最多的时候,这样就算不小心掉水里了,也有人帮忙捞上来。

只是村里人见了,少不得背后说闲话。

说当娘的心狠,这河里的水急,万一被冲走了怎么办,好歹是从自己肚子里钻出来的。

也有人不以为意,觉得这么大的人了不帮家里做点事干吃白饭吗?

不过如今家家户户都忙,大家伙也就只能趁早上洗衣裳的时候说几嘴,等忙完这一阵,村里又是唾沫闲话满天飞。

日头击碎夜间的俨寒,春风拂柳,轻寒料峭,绿意初绽。

大街小巷在第一缕日照下醒来。

背着竹筐进城卖菜的农人天蒙亮就在城门外等着了,地里的菜蔬没这么快,但山里的野蔬不少。

酒楼里各式各样的干菜也换成了野蔬,炒拌、清炒、捏丸子、煎炸,地里随处可见的东西进了这道门就身价倍增。

城里也有不少有钱老爷就好这一口,在外常惦记花溪县的野蔬,这并不是因为野菜有多好吃,而是故土在此,念的是此间山水。

徐先和搁了筷,怅然道:“我记得京中宝味楼有一道荠菜白玉羹,制法虽简单,但滋味鲜美。”

师爷微微一笑,“大人不如吃一下这花溪县的荠菜与京中有何不同。”

徐先和低头侧看熙熙攘攘的街道,半晌无言。

就在师爷以为他不会开口时,徐先和突然道:“景不同,人不同,心境也不同。”

他叹了口气,“我其实不太喜欢宝味楼厨子的手艺,太清淡了,也并不觉得野蔬有何可食之处。但延明,人都是会变的,我变了,”他看向师爷,笃定道:“你也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