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端起酒盅,“走一个。”
接着道:“我是这么想的,让他俩跟你鼓捣豆芽。”
“豆芽有什么难的,咱家厨屋也有火炕,整点黄豆,泡发就是了。”
“跟叔见外了是吧?”
余老六眯起双眼,给俩人点支烟。
他在集市打听了许久,本以为豆苗真是送往京城的稀罕物。
但回来后,想着快要下大雪,总要瞧瞧屋顶。
谁曾想,爬上去一瞧。
好家伙,后院的房梁都被扒了支火炕,而透过东屋的天窗,火炕上更是铺满了绿油油的豆苗。
这稀罕玩意,显然是种出来的。
按道理讲,自家有火炕,也可以搞。
但身为庄稼人,余老六非常清楚,泡发豆芽需要手艺。
否则烂根、生虫、长得慢、发芽不均……
而冬天种豆苗,那就更难了。
所以赚钱的买卖,不是谁想干就能干。
于是余老六想到了跟余阳赶集的‘技术员’。
这不就是机会吗?
俗话说,亲侄子等于半个儿,无需拐弯抹角。
余老六直白道:“三元,实话说,叔想赚大钱。”
余阳明白,这前后院的,六叔肯定发现了火炕上的豆苗。
但豆苗是自家开挂的产物,种植过程见不得光。
不过,农田在农夫的照料下,才能加快农作物生长速度。
如果没有农夫,农作物长势就会恢复正常。
这是上午让二哥停手后,得出的结论。
碍于情面,假设给六叔整块农田,时不时让农夫过来‘检查’一下,名曰技术支持,全程控制豆苗生长速度,让它跟泡发豆芽差不多,也就是三五天的时间,六叔应该发现不了什么。
那么,一火炕的豆苗能卖三百块,一个月收割十次,能卖三千块,去掉成本、降价等因素,每月保底两千五。
在这平均收入六七百的年代,绝对算高收入群体。
到时候,咱给六叔要一千块的技术费,不过分吧?
或者说,丢给六叔一块田,平时用不到农夫,咱每个月还能从六叔这拿到一千块。
余阳呡口烟,悠悠道:“六叔,你也见过跟我赶集的汉子。”
“嗯。”
“那是技术员,我花大价钱请来的。”
“我懂,手艺人都值钱。”
“我给人家每个月开一千块。”
“这么高?”
“不瞒您说,我今天卖的豆苗,仅用三天就种出来,足足卖了三百块。”
“嘶…这么说,去掉技术费,咱一个月能赚两千?”
“没那么多,这里面还要去掉成本,大概到手一千五。”
“干了!”
余老六举杯示意,一饮而尽。
旋即示意余阳靠近点,低声道:“三元,咱得藏个心眼,最好把技术学到手,到时候把技术员踹掉,咱岂不是一个月能赚两千五?”
“有道理!”
余阳端起酒盅,同样低声道:“这每个月一千块的工资,要提前给。”
“提前给?”
“不给,人家不干活啊。”
没赚钱就要先支付一千,令余老六很肉疼。
但想到豆苗的盈利能力,当场从柜子里翻出10张蓝色伟人钞。
余阳已经很久没见过这版纸币,拿在手里,越看越欢喜。
余老六喝的有点上头,“三元,咱这啥时候开工?”
“钱到位,人就到位。”
余阳说完,跑到自家院子把大哥喊来,让对方给六叔整块改良型初级农田。
有火炕作为基础,建造速度很快。
酒席喝到晚上9点,六叔家火炕间开了‘天窗’。
喝到晚上10点,火炕铺上了黄豆。
喝到凌晨,改良型初级农田建成,黄豆也发了芽……
到了这个时候,余老六激动的握住余阳的双手。
“三元啊,你俩弟弟,我就交给你了。”
余阳听着熟悉的话,醉意上头,在朦胧灯光的照耀下,仿佛回到另一个时空。
那一年,六叔病危,特意把搞工程的他唤到身边,紧握双手,“三元啊,你俩弟弟,我就交给你了。”
余阳闻言,悲上心头,“我的老六叔诶,您可不能走啊。”
“???”
……
“大哥,我昨晚干了啥?”
“你哭你六叔,你六叔倒是没啥,反而还挺高兴,但你六婶以为你六叔有啥病瞒着她,哭的满地打滚。”
“戒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