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好河山,几乎全都成了那些猝尔小族的天下。
之后倒是也有人想要北伐,但是却一直都没有成功。前几年桓远之一路打到了长安去,百姓沿路相迎时,耆老感泣: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谢潮生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关中之地的百姓居然会说,没有想过今天还能见到官兵。王徽这样说的时候只是感慨,谢潮生却觉得心里沉沉的发苦。
关中之地、长安古城,那里的人有一天居然会说这样的话。
桓远之的北伐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的。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谢家一直都想要北伐,故此对北方的局势关注的多。也因此,王献来的时候也和谢潮生说了一些。都是些明面上的东西。
但这太正常不过了。
不是因为王献觉得北地的一些事情不能告诉谢潮生,而是因为整个琅琊王氏都没有知晓一些事情的渠道。
元帝南渡称帝之后,琅琊王氏内部曾经有过一次内乱,是关于如何对待皇帝的。
因为内乱中政见不同的两方都付诸了行动,所以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王家失去了一些底蕴,譬如说留在北地的一些钉子。有些事情除非是自始至终都一直存在,否则一旦失去机会,就永远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样了。
琅琊王氏失去了这一部分钉子。
陈郡谢氏的钉子也是一样的处境。
但是谢家和王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王家是因为内乱而导致失去了钉子们的联络方式;但是谢家是因为谢潮生未曾回得来导致的家里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钉子这种东西的存在。
谢潮生也不知道她扎下的那些钉子还能不能派上用场,但是至少她知道有钉子在北地。
北方的乱象是从很久之前、她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的。慢慢的,就发酵成了一塌糊涂的样子。谢潮生前世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许多国家了。甚至,就连皇帝都被俘虏、杀害过。
南边朝臣们闹的再乱,至少因为上头还有皇帝,那些东西还在暗地里。而北方则是明晃晃的,且不说各自为政的那些,单论其中最强盛的那个,都已经换过三四个了。
成汉是称帝的第一个,之后便如雨后春笋。前赵攻破了洛阳城,逼得大夏南渡,前赵又被后赵灭了。后赵内乱,为冉魏所取代,冉魏又被前燕所灭。现在的北地,以前燕最为实力强盛。
五十年风雨飘摇,北地一直就没有统一过。
谢潮生听王献轻描淡写、三言两语的说起这些年北地的变更,只觉得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王献自小生在长在山阴,哪怕是他知道北地是大夏丢了的土地,但到底不像谢潮生一样感同身受。
士族中的两个王家,名姓之间的籍贯对王献等人来说,只是一个舆图上的一个地名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