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奥地利骑兵和炮兵与普鲁士同行一样训练有素,奥地利拥有两个精锐的重型骑兵师,但自拿破仑战争以来,武器和战术都取得了进步,骑兵冲锋已经过时。
普鲁士军队以当地为基地,以军区为组织,每个军区都包含一个军团总部及其组成单位。大多数预备役人员都住在他们的团仓库附近,可以迅速动员起来。
奥地利的政策是确保部队驻扎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以防止他们参与分离主义叛乱。
休假的征兵人员或在动员期间被召回单位的预备役人员面临着可能需要数周才能向单位报告的旅程,这使得奥地利的动员比普鲁士军队的动员慢得多。
同时,普鲁士的铁路系统比奥地利境内的铁路系统更加发达。铁路使供应比以往更多的部队成为可能,并允许部队在友好领土内快速移动。更有效的普鲁士铁路网络使普鲁士军队比奥地利人更快地集中。
毛奇在回顾他对鲁恩的计划时说:“我们拥有不可估量的优势,能够将我们的285,000名野战军运送到5条铁路线上,并且几乎可以在25天内集中他们。……奥地利只有一条铁路线集结200,000人将需要她45天的时间。”
老毛奇早些时候也说过,“没有什么比现在拥有我们必须拥有的战争更受欢迎的了。”
在波西米亚的路德维希·冯·贝内德克领导下的奥地利军队。
以前被认为享有“中心位置”的优势,因为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于沿边境地区发动连续进攻。
但速度上更快的普鲁士集中抵消了这一优势。当奥地利人才完全集结时,他们在集中对付一支普鲁士军队时,无法阻止另外两支普鲁士军队攻击他们的侧翼和后方,威胁他们的交通线。
而在南方,意大利人的存在,让奥地利不得不分散兵力去和意大利王国作战,甚至奥地利已经主动撤出了威尼西亚。
战争态势从一开始就对奥地利不利,老朽的奥地利不得不向拿破仑三世求援,可拿破仑三世还是小觑了普鲁士,其答应了奥地利要求,却迟迟没有介入。
6月23日普军直抵扎维杜夫至齐陶一线集结。
6月26日普奥两军之间发生云纳河战役。
普军的参谋部总长老毛奇精心策划战阵,集中火力攻打奥地利。当奥军集中侵略西里西亚时,他就调军到萨克森和波西米亚,与早已在那里集结大军的普王威廉一世会合。
7月3日,普军大举进攻,在克尼格雷茨战役(又称萨多瓦会战)打败奥军。奥军人数有优势,死伤人员却是普军的七倍,皆因普军装备优良、战略得宜。
除了萨克森之外,其他邦国对战争的影响很有限。汉诺威的军队在6月27日的巴特朗根萨尔察战役击败过普军,但不久遭到大军围困而投降。普军在美因河与巴伐利亚正面交锋,在纽伦堡和法兰克福战斗。巴州的维尔茨堡被普军围困,但一直到停战前仍未投降。
奥地利倒是在和意大利的作战出人意料,在6月24日的库斯托札战役和7月20日利萨战役(利萨在今克罗地亚维斯)的海战上,都击败意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