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小时的拉锯战中,阿斯洛林族第11集团军累计动用了6个总团,兵力超过48万人。这些由形形色色的灾变体组成的部队反复冲刷了由后世人命名的赫齐卡亚防线。
防线以曾经的赫齐卡亚小镇命名,它因为多次在战役里被提及,而频繁出现在了米拉尔人后世史学家们的书里。
整片防御体系长45公里,纵深超过20公里,第一条防线被布置了225座装甲自动炮台,240个机枪碉堡,共投入1600人,主力为10个步兵连。
第二到五防线防御设施大体相当,布置有一个由银狐通用型机体组成的步兵旅。
由于考虑到阿斯洛林族的兵力优势,以及对敌方的杀伤实际由炮兵和空军完成,因此在防线上,第十二军并未布置大量的部队。步兵仅仅是被用于给后方部队充当观察哨和引导火力精确打击。
最前沿防区实际投入的兵力更少,实际仅为6个步兵连,而剩下的4个则被充作预备队。
整场战斗中,阿斯洛林族共投入了11万的兵力,包括由影缝和朿稀为主组建的两个主力巢团。同时11集团军还得到了4个飞行战队约2万空军部队的协助。
联军方面十二军除了最初布置的2个营又1个旅外,又在后期投入了6个合成营,其中包括270辆坦克。步兵部队以连为单位依次投入,累计达到103个。其中36个连战损超过90%,另有52个连战损超过30%,损毁的机体达到1万余台。
相比于步兵,炮兵和飞行器方面的投入要奢华许多,达到2个榴弹炮旅,2个火箭炮旅,1个防空旅,8个独立防空炮营,4个战术导弹营以及2个陆航旅,包括中重型无人机在内的1千余架固定翼战机。
水面舰艇也同时以导弹和舰炮参与了战斗,其中203毫米大口径舰炮就达到了160门。
战斗一直持续到接近晚上11点,最激烈时16辆经过改装的装甲列车搭载了35毫米高炮105毫米榴弹炮与导弹发射装置亦参与了战斗。第11集团军在部分区域突破至第4道防线,却最终因为伤亡过半而无力更进一步。
战后军长维迪斯为阵亡的42名米拉尔人营连级军官进行了隆重的葬礼。由于无法区分国籍,他们的棺木上统一覆盖了象征米拉尔人联合国的旗帜,并被全部安葬在了普里西拉阵亡将士公墓。
我在这里由衷地感谢这些英雄们,正是由于他们英勇而无畏的作战,让我们赢得胜利。维迪斯说,世人将铭记他们为迎接光明所做的一切。
相较于纳赫勒港口的平静,凯特尔港的蓝滩战斗就要激烈许多。时间回到上午11点半。合成营营长木琳娜中校受命夺取一座地图上标注的村镇,但实际上它已经在多轮空袭和炮击成为一堆瓦砾废墟。
你确定它还完好无损?屋顶没有破洞,街道上只是有部分积灰?木琳娜对于上尉连长的报告感到困惑。
是的,困惑而不是怀疑。她当然清楚常理来说经历了那么多次炮火洗礼后一个沿海镇子不可能保留完整。但她也相信自己的部队,尽管组成他们的士兵大多是训练数周的新兵。她早就被上级告知,可能遭遇诡异。
当然,我亲自带队确定过。上尉肯定地说。
木琳娜的决定是撤出人员后对伊玛拉村镇进行炮击。炮兵连的6门120毫米迫榴炮嘶吼起来。20分钟后,全营步兵在坦克步战车身后随着街道各自搜索。
木琳娜不喜欢巷战,一旦士兵们涌入街道,一辆坦克一辆步战车和半个排的士兵挤一起都会显得拥挤,但塞更多的兵力也施展不开,遇到袭击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
淡淡的雾气萦绕在视野中,不至于看不清街对面的景物,但人想要辨别具体的事物又带上了朦胧感。一股冷寂和萧条的感觉盘踞在木琳娜心头,她询问道:3连你们搜索了居民区,看到有人吗?
3连各战斗小队的汇报被汇总。
没有幸存者。
连炮击弹坑也没看到。
屋内家具摆放玩好,冰箱内甚至找到了蔬果,感觉像是主人家只是临时出门。
伙计们,我在超市发现了冷藏食品。它们似乎还能食用?
一股不详感在木琳娜心头涌起,但她不知道要如何决断,向上级汇报么?请求支援,支援什么?还是撤退,在一个敌人都没遇到的情况下?
又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