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盘算
朝廷肯定同样会调湖广江西和浙兵参与围堵,对此宋明议倒没怎么在意:作为庐州知府,他的主要责任是守护地方,这方面自己可以说已经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不用等京察了,过阵子升个左右参政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再能提前做好大军南下的准备工作,连升三级一步跨到从二品的布政使也不是没有可能。湖广和浙江的兵马粮台自由其本省操心,他关心的是北路援军接应。
毋庸置疑,山东的援军会来得最快——钱抚台肯定不想让舅爷李经略陷在安庆。不过这一路与己无关:援兵肯定走淮安府、扬州府然后从应天府向西往援安庆,不经过庐州。宋明议要照应的是豫省援军,嗯,尤其,很可能还有京营!关盛云就是从河南过来的,豫省调来的军队充其量也是象征性意义——若是有能战的劲旅,何至如此!南直隶太重要了,十有八九,圣上会调动三大营来援——把这一路的准备接应做好,自己便可锦上添花,才干与忠诚直达天听,意义非同寻常!
关盛云这一路从河南归德府(商丘)过来,经过亳州、颍州(阜阳)、寿州(寿县),直犯庐州。这些地方,均为凤阳府(蚌埠附近)所辖。不过,凤阳开府,乃是因为这是本朝太祖故里,论富庶和实力,万万比不得庐州安庆——若是繁华富庶,太祖爷当年怎么会起事呢?关盛云避开了屯有重兵的凤阳府城,那里也是中都留守司所在,因此,凤阳府城以北包括宿州,没遭到兵祸。凤阳也有知府,宋明议不可能越俎代庖,那里接应大军肯定会手忙脚乱一阵子,但怎么也能应付过去,提前打个招呼便是了。
麻烦的是他们离开凤阳府以后该当如何。
说书先生往往一开口便是十万甚至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那是胡说八道瞎扯。古人的饮食中极度缺乏蛋白质,无论是植物蛋白还是动物蛋白,都缺,全靠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因此,食量大得惊人,每人每日定额在4斤左右。十万大军每天就是四十万斤——这还不算骡马的草料!也就是说,先别说打仗,大军一个月便要吃掉一座山!一路走过来,所过之处不说赤地千里也差不多了。因此,肯定会分兵,分头行军。京营与河南的这一路援军无论是走亳州还是颍州,那都是凤阳知府的事,但无论如何也避不开咽喉要津——寿州(今寿县)。
寿州也归凤阳府管辖。不过宋明议知道,关盛云来过以后,那里已经变成白地了。能让大军离开凤阳便已经是该地知府大人的极限,所以,若想别出乱子,尤其在便要在寿州预先建立起一个补给基地。
宋明议有胆有识,一则形式严峻,二则自己要给圣天子和朝廷留个深刻印象,也顾不得许多,所谓义不容辞当仁不让,一伸手便把责任揽了过来。
另一个问题冒出来。别看有人,也有粮,换做其他人,这事还真的很棘手:在距离府城两百余里的无人区白手建立个可供大军就食的基地,谈何容易?
宋明议不愧是能吏,一口气颁布了几条命令:
甲:凡是自愿到寿县帮忙的流民,回来以后,官府将按照每丁十亩的标准划拨荒地耕种,一年后,只要土地没有被荒废,不论收获多少,官府便会颁发盖着鲜红大印的田契——这块原来的无主地,归你了!而且,免三年田赋!
乙:自愿去寿县帮忙的流民,需要服一个月的劳役,任务是建立粮仓和简易军营,劳役期间由官府提供饭食。
丙:不想或不能去寿县帮忙但家中有余粮者(几乎人人都刚刚领到大量粮食),只要自行将余粮运往寿县粮仓,验收后,官府会发给收据,凭此收据,按照三倍计算免田赋——也就是说,假设你每年的田赋是一石粮,只要你现在将一石粮送到寿县粮仓,未来三年你都不用交田赋了!
转眼间,从庐州到寿县的官道上便出现了滚滚人流!援军虽然还不知道在哪里,但前进基地已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建设起来。治安问题也不在话下——孙杰威名赫赫,派出百来名经过血火洗礼,刚刚磨砺出锋芒的守营兵带上宋明议征召的两百多协防人员,维持秩序足堪所任。
宋明议也很会做人。把这些工作上报时,同时具署了凤阳知府的名字!这一手很漂亮:朝廷不是傻子,真正是谁的功劳大家自是一目了然,重要的是人品态度!
孙杰当然没闲着。以辅兵队为骨干修整了肥西县的城墙,虽不能说像庐州府城一样固若金汤,但御敌时足以作为小型要塞抵挡固守一阵子。
前哨设在舒城和庐江,设置了烽火台,每个哨所三十名骑手:十名孙杰的骑塘配二十个会骑马的辅兵或衙役,每人一马,主要是预警作用——烽火台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象的“看见敌人便点火放烟”那样简单,它能够传递很多信息:从一股烟到三股烟、狼烟的白黄黑三种颜色、持续特征(施烟者会使用湿毯按照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