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上旬去西安旅游时,曾拜谒大雁塔,在塔的四层看到了玄奘法师带回的贝叶经复制品和译好的经书。展品介绍说:贝叶经即刻写在处理后的贝多罗树叶上的经卷。当时的印度,人造纸张极为稀少,因此以叶代之。玄奘法师取回的经书均为‘贝叶经’。
复制的贝叶经装在密封的玻璃管内,可以看出,贝叶很长,有一定宽度,上面能书写不少的字,另外,感觉贝叶有一定的韧性,便于保存。
想想这就是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的真经,我不由地对它肃然起敬,也很想知道真实的贝多罗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2019年5月初,我在广州华南植物园看到一种棕榈科的植物,叶子很像刻写贝叶经的那种,用软件识别,说是贝叶棕。
后来查《中国植物志》,贝叶棕就是贝叶经的刻写材料之一(据该书介绍,糖棕的叶片也可用来刻写文字或经文)。书中说贝叶棕: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热带国家,它是随着佛教(小乘佛教)的传播而被引入我国的,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仅在云南bn地区零星栽植于缅寺(佛寺)旁边和植物园内。贝叶棕的引入首先是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植物而栽培其叶片可代纸作书写材料,在印度和我国云南(傣族)有用贝叶刻写佛经的,俗称‘贝叶经’。
之后,我去新加坡旅游,又在滨海南花园看到了贝叶棕。
贝叶棕这个名字出现的比较晚,1984年出版的《bn植物名录》才使用了此名,1991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1册沿用了这个中文名称。而在中国现代植物学初创时期,rypha(贝叶棕属)的中文名称采用的是日本三好学所著《热带植物奇观》中的名字——行李叶椰子。(见1918年初版的《植物学大辞典》419页)
其实贝叶棕(ryphaubraculiferaln)在中国的古文献中并不是这个名字。2017年出版的《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主编吴征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