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如萱草而阔长,白花似玉簪而小,园亭石畔多栽之。按此草近从洋舶运至北地,亦以秋开。《南越笔记》:文殊兰叶长四五尺,大二三寸而厚,花如玉簪,如百合而长大,色白甚香。夏间始开,是皆兰之属。江西湖南间有之,多不花。土医以其汁治肿毒,因有秦琼剑诸俚名。为什么明明是花草,硬要称其为树,不得其解。
另外文中提到文殊兰近从洋舶运至,华南植物园网站2011年8月19日发布的文章《文殊兰》也提到文殊兰果实里除了种子外,全是很轻的海绵质,所以能从它遥远的故土印度尼西亚,漂洋过海,来到我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似乎它是外来植物。
但《中国植物志》称其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并未提及有原产地。台湾出版的《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则称其原产于印度中国台湾冲绳日本。台湾郊野低湿处见自生。并称种名asiaticu为‘亚洲产的’之意。这样看来,文殊兰在中国应该是有自生的,也有外来的。
台湾《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中将文殊兰称为文珠兰,并称以花株性状形象名之。并称别名文殊兰,得名未详。名见《广东新语》。因此怀疑文珠兰之名最早出自台湾。猜测是因为果实似珠,名字中才有了珠字。
至于为什么这些名字中都有文字,未见任何解释。《广州植物志》提到:(文珠兰)花白色,初夏开放,约20朵内外聚生,故梅县有十八学士之名,十八学士喻花开十八朵之谓。十八学士一般指唐太宗的秦府十八学士,以及唐玄宗的开元十八学士,代指一群博览古今通达政事善于文辞的文人。本植物象征这样一群人,名字不加文字好像对不住它。
十八学士都有大智慧,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不知二者是否有些联系。
文殊兰是南方植物,北方要盆栽于室内过冬。五树六花本就是南传佛教的说法,所选都是南方当地花草树木,多数不耐北方严寒,文殊兰也不例外。
关于是因它种在了寺院才叫了文殊兰,还是因叫了文殊兰才种在了寺院,可能当初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当初也许还叫它文珠兰十八学士呢。而把它住入寺院也是随机的,它长在当地,又有灵气,就成了礼仪植物。其实五树六花也有多种版本,有的版本中就不包括文殊兰。
注意,文殊兰并非兰科的兰花,而是石蒜科文殊兰属的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
文殊兰也是中药,有罗裙带扁担叶等
多个中药名。但要注意,文殊兰全株有毒,鳞茎为最,故药用时要严遵医嘱。另外,还要防止孩子误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