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濮王李仁忠,舒王李仁礼为了争夺军队主导权也争斗了许多年。只要是我们能够挑起这四个矛盾其中一个矛盾激化,那么西夏就会引发内乱。”
这些东西其实枢密院有过上报,只是枢密院一直在轻描淡写,宋徽宗赵佶也没有重视过,今天听刘正龙这么一说,也是那么回事,的确攘外必先安内,如果西夏内乱不止的话,那么西线战役就不用打那么苦了。
心情大好的宋徽宗赵佶赐座,并且还安排刘正龙留在宫中吃午膳,意思很明确要让这个天子门生把四点全部说出来,毕竟西夏内部的四大矛盾只是最不起眼的一点。
得到首肯的刘正龙就没有了先前的紧张,他就不紧不慢地抛出了国战理论,从西夏立国开始把西夏和大宋之间的战争和议和的转换说了一边,这一说就是一个多时辰,西夏战斗力彪悍,很多时候都占据上风,但是国立匮乏支撑不了长期作战,最后无奈提出议和,也无力进军大宋州县,最多是掠夺人口,掠夺财富。多年的战争,西夏的贵族富裕了,可是西夏却始终国力匮乏,无法城受大宋关闭榷场的后果,所以两国之间争战只是手段,和平才是主题。
最后刘正龙在国战理论上说道:“由于辽国的存在,百年来我军始终不能在和西夏交战的时候取得决定性胜利,可是现在辽国内乱不止,还要面对日益强大的金国,已经无暇西顾,只要是我们依靠国力之战,一定会彻底拖垮西夏,虽然不至于将其灭国,但最起码能将其压制到一个无法威胁我朝的地步,成为大宋附庸国。”
“能做么?”说实话,宋徽宗最感兴趣得的就是这个部分,他其实不太喜欢西线连年征战,劳民伤财。
“能,只不过,不能急于求成,弟子有详细的计划书,请陛下过目。”
刘正龙是做足了准备,要不然仅仅凭借这次的殿试,又怎么能够提升成正六品的,要知道大宋朝是低职实权,正六品如果官家重视的话,可以取得很大的实权。
宋徽宗把刘正龙的奏折看了三遍,足足耗了半个时辰,肚子咕噜噜直叫的他笑着说道:“边吃边聊吧,你说的这个西夏五年之战需要消耗一千万贯,这笔钱朝廷是出不起的,而且政事堂也不会批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你的国战策如何实现?”
“一千万贯,不用朝廷出一分钱,弟子来完成,只是商业运作,需要朝廷的特许首肯,具体的,弟子有策论。”刘正龙对于金钱的筹集,方法实在是太多了,压根就没有当回事,可是为了不被朝廷,官家质疑,还是提出来了要占据开矿权,制钱权,海外贸易权,以及免税权。
一千万贯不需要朝廷出,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激起千层浪,宋徽宗赵佶被刺激了,号称东南王的朱勔在江南横征暴敛,最终也不过三百万贯而已,现在自己这个天子门生把一千万贯说的好像一千贯那么轻松,如果他能给自己再弄来一千万贯呢?
人的欲望之门一旦打开了那是绝对不能轻易关闭的,宋徽宗赵佶看刘正龙的眼神都不一样了,看得这个家伙心理发毛。幸亏知道这个艺术天子没有龙阳之癖,要不然还不罢刘正龙郁闷死。
刘正龙何等聪明,顿时就明白了官家是什么意思,为了大宋江山,为了亿万生灵,当然也为了自己的前程,他咬咬牙说道:“弟子会在五年内筹集两千万贯,先入内库,然后再用于西线对西夏作战。”
孺子可教也,宋徽宗就是喜欢刘正龙的绝顶聪明,既然这个弟子这么上道,自己这个做老师的也不能太吝啬了,可是赏赐什么呢?金银珠宝,人家也不喜欢,官职的话,从六品已经是绝无仅有了,最多提升一级到正六品,这还需要说服政事堂,至于许配公主下嫁,那这个学生还不够格。
最后,宋徽宗还是里出来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官职定在六品就不改了,但是权利可以放大,而且是那种特事特办的特权,专门为这个家伙设定一个衙门,一个职务,权限进行限定,当刘正龙离开这个部门之后,那就直接裁撤。
打定主意之后,宋徽宗赵佶笑着说道:“看来,传说中朕的这个天子门生是个散财童子,看来所言非虚。今天你算是通过了朕亲自主持的殿试,下一步就准备参加金明池御宴吧。朕册封你为正六品朝奉郎,昭宣使,熙河路,秦凤路,永兴军路三路防御使,知兴庆府事。”
官名很长,但是很多都是虚的,表面上是三路防御使,可并没有节制三路的权利,也没有具体的职务,但是可以参与三路的行政,司发,财政,军务。兴庆府压根是人家西夏的皇城,那里需要一个大宋的知府。虽然没有节制三路的权利,但是最终任命的权限规划上,加上了一句对西夏事务诸事皆是权宜行事,不许报政事堂。这句话就看怎么解读了,如果说官家允许的话,那就是代表官家行事,甚至跳过了政事堂,相反官家不允许的话,只是一句空话。
在大宋朝防御使基本上都是武官的寄禄官,并无实职,也无实权,但是在刘正龙这里显然不是,关键是在对西夏的事务处理上,对于熙河路,秦凤路,永兴军路是有节制之权,这点的解读就很重要,就看官家是什么态度了。
这里面的条条框框太拗口了,不是刘正龙一个现代人可以理解的,不过有一点他是知道的,官家赐给自己天子剑,可以理解成代天子巡牧西北,只要是自己合理运用规则,在西军之中完全不用担心会被童贯压制。
最终的任命之中,并没有卸任杭州通判,说白了西夏这边的事务一旦结束,刘正龙还要去杭州赴任,只是不知道到时候职务会不会有变化。现在已经是知兴庆府事了,到时候做杭州通判是不是合适,这个问题没有人考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