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周都能收到姜萌萌的来信,宋蒙城坐在C单元403的茶室里发呆,看着桌子上的三个盖着荷兰邮戳的信封,拆还是不拆,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可能是怕寄到国内之后,送信的邮差,不认识英文的地址,姜萌萌在信封的下半部分,用中文写了一遍地址,和收件人宋蒙城的名字。
信封上的字,十分的硬朗,并不像一个女孩子的字迹,可能来自遗传,字迹里竟然有几分江湖豪迈的气息。姜萌萌毕竟是学艺术的,连英文字母都写的十分好看,信封上工整的字迹,透露着姜萌在誊写信封时候的专注和用心。
宋蒙城摇了摇头,将几封信收进身后柜子上的其中一个抽屉里。
差不多的时间,宋蒙城又收到了信。
宋蒙城看着手里的信封,彷佛闻到了胡萝卜、洋葱、土豆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为什么不是郁金香,而是这道国菜?
可能是因为宋蒙城的心态出了问题,才会有如此的感受。
分别时的场景,宋蒙城历历在目,好像昨日一般,姜萌萌委屈的泪水,带有复杂情绪的拥抱,以及离开时没有回头的决然。
从那一刻起,姜萌萌得到了成长。
但在宋蒙城看来,人生不需要这种成长。这种成长的代价实在太高了。他不知道姜萌萌在内心里是否对他真的宽恕,他无法宽恕的是自己。
宋蒙城坐在茶台前,手足无措,就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宋蒙城喝了一口茶,茶水已经冷了,他下意识的将茶水吐回被子里,然后倒到茶台上,又重新倒了一杯,才缓缓起身走到柜子的抽屉前。
按照日期,他找到了第一封来信。
信的内容十分简短,像是一种汇报。上面说她已经到了荷兰,请宋蒙城放心,现在就读于埃因霍芬设计学院。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概念设计,那件作品《卍》许向薇已经转交给她,连同之前他送的第一个作品《卍》一并带去了荷兰。
第二封信,姜萌萌详细的介绍了学校情况和自己的生活情况。人类和通信,人类和身份,人类和生活,人类和流动性,人类和公共空间,人类和福祉,人类及康乐,人道主义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居住设计等内容。
姜萌萌的宿舍一共有四个人,都是女性,和她们相处的很好,饭菜也符合自己的口味。
关于宿舍里都是女性的这段描述,宋蒙城想到了荷兰的特有的开放的观念,在对待麻醉剂、xing交易、同xing婚姻和安乐死上的政策,几乎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第三封信的信封有些厚,宋蒙城在里面发现了两张照片。
一张是他根据宋蒙城的作品《卍》的理念,自己创作的一个作品,题目是《埃因霍芬的黄昏》,并不是实景,而是由类似于火烧云的光芒组成的画面。
另一张是是一个肖像画,这张肖像画,没有无关,面容模糊。宋蒙城想起了在姜萌萌家里的画架上看见的没有完成的那件肖像作品,画的竟然是自己。
信的内容说自己的画有了很大的进步,至少对于观念上的认知,完善了许多。附上两幅作品的照片,请宋蒙城批判。
最后一封信,姜萌萌说她参加了荷兰的一个公益组织,主要针对的是心理疾病或孤独症的儿童进行援助。通过艺术的方法,对这些孩子们进行心理治疗。
宋蒙城对于姜萌萌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感到十分高兴,环境的改变果然是疗伤的重要手段,将信和照片放到抽屉里,他并没有准备回信。
收拾了一下茶台,宋蒙城给陈永旭打了一个电话,问道:“你妹妹的情况怎么样了?”
陈永旭说:“她已经出院了,但是身体十分虚弱,在家里修养。”
宋蒙城说:“你要是有什么困难,和我说,千万别客气。”
陈永旭说:“只是营养品,家里应该买的起,所以你不用担心,你在哪呢?”
宋蒙城说:“我住在家属楼这边,五号楼在C单元的403,以前公司的的办公地。”
陈永旭说:“你吃过午饭没?”
宋蒙城说:“还没吃呢。”
陈永旭说:“你等着,我去找你。”
过了半个小时,陈永旭敲开了宋蒙城的房门,手里提了几瓶啤酒,和一袋打包的食物。
“你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宋蒙城看着提着一堆东西的陈永旭,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