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面试官上午好,我叫刘磁,今年十九岁,毕业于舰光高中,高考分数是685分。异校双专业这个选择,我其实在高二上学期就下定了决心,为此我从高二下学期起,就自学了贵校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学历内的部分涉及到软硬件技术的专业课程,其中包括基础课程《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JAVA》、《C++》等,进阶课程《EDA》、《FPGA》、《PCB》等,以及高级课程《电子工程经典百例》、《电子设计应用》,本人关于相关课程的一些实验设计都在资料包了,请各位面试官随意查阅。”
三分钟的自我介绍自然是干货越多越好,只要是真实掌握的刘磁就不怕说出来。“另外,为了更好地应用技术,我协同团队参加了华人集团举办的手机硬件设计大赛,其中由我提出并主要参与完成的一项手机硬件技术——双卡双待已经投入商用,相关的专利证明也包含在资料包里。另外……以上就是我的自我介绍,请面试官多多指教。”刘磁的三分钟自我介绍囊括了他两年来在电子工程学科上的所有努力,当然,这其中有六成的功劳来源于上一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大学四年。
自我介绍期间,各大佬们对刘磁的看法都大幅改变了。一开始他们觉得高考能考685分而且敢报异校双专业的学生必然是傲气不凡的那类人,因此一开始他们都没有给他什么好脸色,但慢慢地,在刘磁的三分钟自我介绍里,他们看到了一个顽强努力敢于拼搏的刘磁。他们比谁都清楚,电子工程这个学科的水有多深,而还是高中生的刘磁却能在这里面徜徉了一年多,并且看资料显示,他的收获甚至比绝大多数毕业的学生要多、专业能力要强。
“刘磁同学,你真的自学了你所说的那些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吗?”双专业入学的难度就在于要掌握所选专业的部分知识,往年的参与面试的学生大多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的课程,而且受限于高中时期的繁忙学习,所学会的知识都比较表层,但相对于零基础入学的学生而言,这部分报考双专业的孩子算是很出色的了,而如果刘磁所言不假,他将会成为近十年来面试学生中最出色的一位。
能发出这样疑问的人自然是稳坐C位的张卫国,在他看来,如果刘磁真如他阐述的那样优秀,哪怕下调最终考核的标准,他也要让刘磁入学成为舰光理工电子工程学院的一员,这样的好苗子错过就是一辈子的后悔。
“回答面试官,如果您觉得不相信,随时可以向我提问有关的知识,偏门的知识点我可能不了解或不熟悉,但常用的考点和重难点我是可以即时思考即时回答的。”刘磁的自信来自他的扎实基础,想当年他的专业知识是能被保研的那个层次,只是那时候因为经济情况他放弃了难得的机会,毅然成为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大军的一员。
“是吗?那我想问你一下,当下的FPGA应用环境所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副院长江维民是专攻FPGA方向的研究型教授,当他听到刘磁说有熟悉进阶课程中的FPGA,便忍不住考考他一些相关的认知性知识。
“FPGA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硬件界被称之为“万能芯片”,它的优势在于可编程灵活性高、开发周期短、并行计算效率高,这也是时下最受硬件工作者喜爱的原因。但它的受限因素也很明显:成本高、功耗大和编程设计难度大,因此可以说……”研究硬件的人大多跳不过单片机和FPGA,刘磁在这条路上也走了不短的时间,不管是前世的理论和实践积累还是今生在云磁工作室被众多大佬的调教,如今他的见闻不会逊色于一般的硬件工程师。
江维民没有想到刘磁不仅能回答出书本里常见的简述,而且能够结合市场和具体的工程来谈他最擅长的领域,一时之间颇有一种找到了知己的感觉。两人之间你来我往,竟然旁若无人地针对某些问题展开了探讨,虽然刘磁对于江维民说的大多数的东西都一知半解,但遇到自己知晓的一些方面,他还是发表了属于自己的见解。
“诶诶,老江!这里不是你的研究实验室,你别把刘磁同学当成你的研究员行不行?”张卫国发现江维民有些刹不住车了,今天是面试会,可不能让他搞成学术交流会。
“院长对不起呀,我一时没忍住。你们继续哈,我没有什么要问的了……”江维民不知不觉中已经占去十分钟的面试时间,就算老脸再厚,他也不好意思继续这样和刘磁聊下去。
之后,省一级教授秦瑞、任教教授易桃以及特邀外聘教授宋自臻三人又分别就某些学科,对刘磁展开了提问。确实没有涉猎的地方,刘磁很诚实地表示未曾掌握该方面的知识;而已经接触过甚至熟悉的领域,刘磁不会吝惜于展示,该怎么绽放光芒他绝不会有丝毫的收敛。
就这样,经过接近四五十分钟的摸底查问,五位面试官对刘磁能力的初步鉴定已经完成。之后,刘磁被告知要离开会议室回避十分钟,而众评委将在这段时间最终决定刘磁是否能够进入最终的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