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在这样嘈杂而炎热的夏意之中匆匆过去,蝉声喳喳,扰得人满心心烦意乱。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送人受阻之事,还是因二太太的头被打破的事情,大房倒是消停了,没有再来打搅晏昭昭这边,并不曾生事儿。
不过大太太曾经自己亲口说的要元阳辉道歉的事儿也没有个影子,大约是当真“忘了”吧。
从这些事情上来看,晏昭昭大约也明白了为什么元幕老先生不肯在元府居住,这一大家子里,从老太太到元阳辉就没有一个正经儿的,行事如此荒诞无稽,说到外头去,说这是元幕老先生的家,旁人恐怕都不信。
她忘了,晏昭昭便会叫她加倍想起来。
元府里没有什么新奇的,倒是元幕老先生那边儿出了些意外。
元幕老先生与续弦老太太感情并不好,儿女都长大成家了之后元幕老先生便从元府之中搬了出去,一个人在苏州城郊的庄子上住着。
数年前元幕老先生也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不过只做了两年官,大约是觉得做官束缚,便辞官归隐了,回了苏州开办了元家族学。
元家的族学不仅仅招收元家的子弟,甚至也招收那些贫困人家的弟子——只有与一个条件,便是肯读书,肯上进。
几十年来元家族学教育出了不少品学兼优的好弟子,这些弟子有的走了科举进了仕途,在大羲朝上下都是骨干栋梁之才,有些弟子则回乡去了继续教书育人,培养莘莘学子。
元幕老先生可以说是南方最负盛名的先生,也正是出于种种考量,公主才会挑中了元家,将晏昭昭和南明和送来了——要知道,元阳辉都没有进族学的资格。
晏昭昭和南明和来的时候正是元家族学放旬假的日子,这也是为什么元家几个姑娘哥儿都还在家里,能与昭昭相见的缘故。
原本说晏昭昭与南明和在元家先歇上一两日,等到下月初开族学的时候,元幕老先生便亲自回来接自己的两个孙儿去族学里,以示重视。
自然,这也是全君臣之礼的缘故。
晏昭昭什么出身?
她身上几乎背负着半个君命,无论是女帝还是公主,都令元幕老先生十分敬仰。
元幕老先生虽是天下尊师之首,他却没有一些读书人身上的沽名钓誉气质,皇权尊贵他自然懂得,更明白没有女帝和公主就没有今日大羲朝之安定的道理,故而他早就预备好了亲自前来,一是为了给自己的嫡长子一房做脸,二便是敬仰君意。
但元幕老先生那头来信,说是族学之中忽然传了时疫,已经暂且都将学子们打发回去了,放了一个三月的长假,也好彻底将族学之中清扫一番,不好伤了姑娘与公子贵体。
便打算再往后延一月,届时十一月初,再来接姑娘与公子一同入学。
晏昭昭正好觉得元府如今引了她些兴趣,耽误几个月陪她们玩玩儿,看看她们还能使出什么花招来也是正好,便答应下来。
元幕老先生也已经听说了元府里出的这档子乌烟瘴气的事儿,信件之中很是自惭,几乎力透纸背,说是自己能教育好天下学子,去连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都管不好,言语之中很是遗憾不已。
晏昭昭与元幕老先生书信往来,特意请求了先生暂且不要管元府的事儿,左不过几个月而已,她也不至于这样等不得。
元幕老先生这才安心下来。
晏昭昭心里自然是没有一丝惭愧的,光瞧元幕老先生的信件便能瞧出来他对元府几乎毫无留恋之意。
大约是当年的往事之中有什么令他十分深恶痛绝之物,否则为何好好的一个老人家,连过年都不往元府去,反而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庄子里?
不过这是人家的家事了,晏昭昭也没有有意窥探之意。
晏昭昭在等珍珍爱爱的表态。
她是不吝啬与旁人联手的,更何况她已经日益意识到自己的势单力薄——上辈子若是她身边多几个手帕交,最后结局兴许也不至于如此这般。
元依珍与元依爱给她的第一面观感便很好,晏昭昭愿意等她们开窍,并且十分乐意点拨一二,叫她们更聪明些——小姑娘的性情总是好塑造的,更何况她们本就蕙质兰心。
且说那一日晏昭昭叫了元依珍走,她在短暂的惊愕之后便立刻回过了神来。
回去的路上一琢磨红袖传过来的那句“明人不说暗话”与几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她才霍然明白过来自己刚刚做错了什么。
她当时还真是被气疯了,可她忘了自己也就只有自己和妹妹,甚至连母亲都还站在大房那边,常年在外地赴任的父亲更是等闲不就家的,她和妹妹根本就是孤立无援。
还有晏昭昭那一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她便想起来为什么大太太要招进来一对双生子的缘故了。
要估计迷惑旁人是一层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