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多了, 什么样的都有, 四爷着实无力吐槽,早在老十敲锣打鼓往户部送铜板的时候, 他对老十的容忍性就已经很高了。
正儿八经的上折子, 想要把太皇太后接到府上小住一段时间,倒也不是什么荒谬之事, 虽然从未有人这么做过, 但好歹也是出于孝心。
更何况太皇太后自己都同意了,七十五岁的老人家,别说是历朝历代的太后了, 就是放眼整个天下,那也已经是极为长寿的老人家了。
虽说老人家身子骨不错,但古稀之年, 谁都不晓得太皇太后还有几年可活,老人家的心愿,自然要尽力满足。
更何况老十虽然做事唬了些, 但却是粗中有细之人,不会拿太皇太后的安危开玩笑。
四爷这边刚批了折子, 那边老十两口子就屁颠屁颠的把太皇太后接回自己庄子里了。
十福晋腰包早就已经鼓起来了, 十个老十加起来也比不得她有钱,从草原上从小长到大的她, 来到京城之后自然是怀念那一片大草原的。
所以也特意买了处庄子, 人家都是种地、种菜、种花, 她不, 她用来养草皮,草皮用来放牧,牛羊和马匹都有,虽说是小了点儿吧,但就像是小型的草原,很有那个味道在。
除了庄子周边的围墙,里面并没有中原风格的建筑,而是一个个的蒙古包,衣着打扮也都是蒙古那边的,本来安排在这里的人就是她的陪嫁,土生土长的草原人。
十爷是不爱来这庄子的,他对草原没有特殊的情怀,就算是想要在草原上放马疾驰,那也没必要到这么小的草原上来,总还是有机会随行塞外的。
但十福晋这个庄子,却是刚好挠到了太皇太后的痒痒处,小是小了点,但她这么大年纪了,也都多年没有骑过马了,不能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小点儿也就没什么了。
她要在这片草原走上一圈儿,都得花上将近一个时辰的功夫,若是要逗逗牛羊,摸一摸马匹,那时间就要更久了,足够消磨时光的了。
而且那些蒙古包也都跟草原上的一模一样,晚上睡在里面,就好像又回到了家乡。
太皇太后还真有些不乐意走了,别看庄子不比园子里凉快,可冰块是不缺的,中午最热的时候也有人打扇子,关键是她舍不得这儿,想回真正的草原已经不太可能了,这处小的草原也比宫殿楼阁更让她欢喜。
老人家没什么事儿,愿意在草原上溜达溜达,愿意说着一口蒙古话,跟放牧的人聊聊天,也愿意逗羊逗牛,以此来回忆往昔。
但十福晋虽然也想念家乡,可跟太皇太后还是不一样的,她不过是偶尔的时候才到这边来跑跑马,住上一两天,儿子没去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也带过来见识一番草原的美景。
但让她一直住在这儿,她是耐不住的,园子里有湖泊,有楼阁,有各色的美食,她与几个妯娌也处的跟好姐妹一样,游湖泛舟,采花做胭脂,进山打猎,整理账册,赏玩首饰……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这草原她是喜欢的,但偶尔来放松一二即可,长久待在这里还是算了。
把太皇太后老人家都已经请过来了,总不能还没让人家住得尽兴,就把人家送回去,于情于理,十福晋也办不出来这糟心事儿。
所以干脆跟老十商量一下,反正要请太皇太后过来是两个人一块决定的,也不能一直都是她在这里陪着太皇太后,两个人平分,一人三天,一个人在这儿陪着,另一个人就可以在外面。
反正她们老夫老妻了,对方的脸都已经看腻歪了,也不必整日黏糊到一块。
这个夏天,老人家们的存在感十足。
劳苦劳心四年多的诚郡王,终于被封为了亲王,在夏天的尾巴里,把荣太妃也接回了自己府上。
别看这位当年曾经在敏太妃的百日孝期里剃了头,给人留下了个不守礼,甚至是不孝顺的印象。
但看这四年多的表现,应该只是当时没留心,做事情不太谨慎,底下人也不甚机灵,并非是不孝顺。
诚亲王这四年为了把自家额娘接回府养老,可以说是比先帝在位的时候,敢闯敢干多了,而且刻苦努力,几乎是把四爷当做了办差的榜样。
可能是虱子多了不怕痒,诚亲王的名声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毁的差不多了,又是孝期不守礼,又是告密小人,所以到了雍正年,这位是一点都不顾及名声了。
如果说京城的贪官污吏,一开始是由隆科多下刀,查抄了不少人,也丰盈了国库,那之后在监督百官当中起到主力作用的必然就是诚亲王了。
这位去了都察院之后,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