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坤漠然无语,对杨天一各种试探全都无动于衷。他手中的杯盏是黑瓷的,什么茶水倒进去都看不出颜色了,不过那略苦的芳香气息,萦绕鼻间,使人心神安定。
片刻之后,他放下杯盏,长身而起。今时今日的他,早就是东梁的一国重臣,哪里还有当年商铺伙计的青涩卑微样?经历了起起落落,气质中多了几分渊渟岳峙,面容也多了些风霜摧残过的痕迹,眉宇间的“川“字纹,让他皱眉时格外严肃。
“杨大人第一次以使者身份外出吧?“
“不错,料想梁大人也是?我还听闻,梁大人在东梁境内推广‘官绅一体纳粮’,可惜失败了?哎,明眼人都知道大人是一心为国。可总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不管家国大业啊。硬生生把梁大人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上给排挤下来,啧啧,好在贵国皇帝知晓是非,知道梁大人的忠诚,调离之后又重用了。不然以梁大人的才干,若是闲置了,可就白白浪费年华了!“
提到之前大力推广的国策,梁坤的神色才遽然变了。
官绅一体纳粮,是一项关系国家命脉的国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好容易进展到一半,却被权贵联手打压,自己也被赶下台,最后连一直支持自己的皇帝陛下也改变了主意,全部推翻了。梁坤心里的滋味有多难受就别提了,可能算是他心中的最大隐痛——明明是为国竭心尽力,也是为了百年长久大计,怎么遇到的羞辱谩骂和不理解!
他都做到了户部尚书的的职位,要是想为自己筹谋私利,那太简单,抬抬手的事情。可他自问,战战兢兢,从来不曾贪墨,即便这样,攻讦他的人还是充满恶意的嘲讽,动辄拿他的出身说话,攻击他铺房伙计出身,目光短浅……
国策推广失利,这也不代表可以容许一个跳梁小丑般的角色,任意奚落。
梁坤淡淡开口,“南魏诸皇子都长大了,听闻最受宠的是皇贵妃生的九皇子?“
杨天一勉强维持笑容,“是啊,鄙国的九皇子天真烂漫,是为吾皇钟爱。“
“天真烂漫,皇子?“梁坤都不用反问质疑,就嗤笑一声,“可有前东齐的皇子烂漫呢?“
前东齐的皇子有两位,都是痴呆儿,改朝换代之后,东梁的皇帝梁不屈对待前朝皇子极为宽容,不仅照顾周到,还命皇后为两人迎娶世家望族的女子当新妇。
只是适龄的,又是权贵出身的娇小姐,哪个愿意嫁给痴呆儿?纵然能保一世安稳,可没指望啊!生出个漂亮聪慧的儿子,也不能建功立业,博什么未来?后来标准越来越下降,从顶级世家,降为普通世家,再降为祖上是官宦之家,最后只要求家世清白,五族之内没有犯法之男。
依旧没有人家愿意把女儿嫁过去。
不得已,梁不屈下了诏令,给两个前朝皇子定了爵位,一旦娶妻,就是东梁世袭的“永安““永平“三等侯——这个爵位不高,每一代要给出的钱粮都在可接纳的范围之内,可三等侯爵的爵位也不算低了,足以让两位前朝皇子和他们的后人风光平静的生活下去。
虽然律法中有“无功劳者不得封爵“,可这诏令一出,并没有一个大臣反对。世人对梁不屈的宽容心性,算是感慨不已。
总之,最后有几个中等之家,把女儿嫁了过去,全了东梁皇帝梁不屈的美名。
东梁皇帝对前朝皇子的关怀,和南魏皇帝对几个皇子的关爱,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光是放在一起比较,就足够恶劣了。
杨天一气得脸歪了,“贵国皇帝为了前朝皇子也是接近竭力了。我国还有一位皇子,苦苦等候认祖归宗呢……“
“那个东西,是谁?“
梁坤压根不认,他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前东齐国的皇子,活着还是死了,都无关紧要。只是想到南魏费心力气把人弄了过去,白养了十年,然后竹篮打水……忍不住想笑。
“在贵国生活了十多年,还想什么祖宗呢?恐怕祖宗姓什么都忘了吧。贵国就没请个好老师,好好教育一番?“
杨天一呵呵道,“毕竟是皇子之身,一应起居都是专人照顾的,至于有无老师,哦对了,你的前东家金氏,不就是嫁了周探花么?周探花可是和那位前皇子有师徒名分。“
再一次提起东家金氏的相关,梁坤的表情越发不和善了。过去他对别人提起他的出身,不甚介意。甚至于,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小人物,更能证明他的眼光,魄力,和绝无仅有的运气!
但是从户部尚书的职位赶下台后,他才知道,出身,就是一个人的烙印!根本抹不掉,犯了任何错,甚至没有犯错,只要别人想攻击你的时候,都可以拿来当成羞辱的话随意辱骂!
而出身显贵的呢,哪怕这个人一事无成,尸位素餐,只要他的祖上有过光辉,他的父兄都是官宦,旁人说话都会顾忌几分,奏本上也会克制。很多事情,都在眉来眼去的勾兑中,就决定了。
他梁坤在朝堂上,就像一个另类,时时刻刻要提防暗中射来的冷箭。
这次被派遣到北汉来,也像是一个征兆,他被排斥在中枢之外。哪怕他看到了北汉的中兴之兆,回去之后如实描述,也会被朝臣们视为“夸大其词“,就像他说明“官绅一体纳粮“的必要性时——有识者当然知道他所说的,不是骇人听闻,土地兼并,特权阶级却不纳税,长久下去就要亡国了。可他们就是官绅自己,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罢了。
看明白了这一点,梁坤每次看六部的朝臣,都像是看东梁的蛀虫!他们啃噬国家的基石,还自以为自己才是支撑大厦的忠臣骨干。多么可笑!
对面的杨天一,出身和那些自以为是的朝臣差不多。其长相举止,也没任何区别。都是让梁坤厌恶的,可惜不得不打交道。
两人所处的环境差不多,也同样忧虑各自国家的危机,然而实在不是一路人,勉强坐在一起也是相看两厌,喝了一杯茶,感受到了啥叫度日如年。之后,就兵分两路,谁也不搭理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