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清闲的唐小糖当然不会只忙着做饭,作为一个不学习就难受的优等生,她自然是第一时间研究了温平生那天发给她的课题。不得不说,虽然她和温平生认识不久,但却一直有一种莫名的默契。
温平生发来的这个课题,让她非常、非常地感兴趣。是那种,看完之后就决定无论如何要参与的项目。说句有些中二,有些托大的话,她甚至有一种宿命感,觉得这个课题就是老天特地为她准备的,为了化解她近二十年的执念。
课题和近期出土的一处神秘遗迹有关。唐小糖手指划过遗迹被发现的日期,这么巧,正是她和温平生第一次正式见面的日子。她以前不相信“缘分”,但遇到温平生之后,她忽然意识到所谓缘分其实就是“命中注定式的巧合”。正如一切偶然都是必然,一切巧合也都是命中注定。
这个遗迹刚出土的时候,并未引起什么重视,因为发现地地处偏僻,并未建立过什么发达的城镇,也不像北邙山这样以墓葬闻名。因此,初发现时都以为不过是某个乡绅土豪的墓葬。这种级别的墓葬自然不会劳动温平生这种级别的大佬前去。
然而随着墓葬的挖掘,一线的考古工作者们心情经历了一个从惊喜到激动再到不可置信的过程。这个墓葬群的大小超乎了他们所有人的想象,可能是一个比目前已出土的所有墓葬群都要大。至此,众人就已经惊喜非常了,但这还没完,随着发掘的继续,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活痕迹,这一切都在证明和墓葬群相连的似乎是个失落的古城。
这个发现自然引起了整个考古界的注意,主管部门紧急召集了数位专家过去。温平生那日急匆匆离开港城,就是因为这个。
专家组去了之后,很快便发现了这个遗迹的古怪之处——
随着从遗址中发掘的东西越来越多,可以看出这个遗迹似乎横跨了很长一段时间,最久远的物品看样式应该属于先秦,而保存的最完好的那批则体现出了较明显的明代特征,简直是上下五千年的大杂烩。
更令人诧异的是遗址保存的很完整,和著名的庞贝古城、中国石城这种被火山或是大水掩埋的城市不一样,这座遗迹看起来不像是经历了什么天灾,却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整个部族的迁徙或消亡。
经过基础的C14鉴定,大致确定了这处遗址的年代跨度,竟比他们最初的预估还要更久远一点。大致是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元末明初。
针对这样一个遗迹,上级部门自然是立刻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
古城址,与相对单一墓葬,蕴含着更丰富的历史信息、更系统的历史结构。其考古工作,量大而时间久,因此在考古界往往不是“一个人一座城”,而是一群人,乃至几代人,坚守一座“失落之城”,为的就是从黄土、沼泽、风沙、冰雪中去提取那些湮没的信息、资源,破解历史谜团,建立科学的解构体系,甚或去“复原”失落的建筑古迹和历史场景等。
整个课题组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比如历史价值、出土的陶瓷器研究、建筑造型、生活习俗等分成了若干组。温平生不知出于什么心态主动领取了看起来最棘手的遗迹部族文化研究。
作为课题负责人,温平生回到岘城大学的古遗迹研究所后便开始着手组建自己项目组。然而项目推进很快便遇到了问题。
课题组中主负责历史这一块的研究员翻遍各种已有的史料,却找不出任何有关遗址出土地点的相关记载,温平生作为专攻遗址保护方向的专家,也实在找不到这处遗址和其他遗址的共同性,它仿佛自成一派,难以说它属于哪一种文化的延续。
于是这个项目便进入了瓶颈期,硬是抽出时间去首都研讨会也是想通过和同行们的碰撞找到些灵感。毕竟做研究的,如果得不到灵感之神的眷顾,很可能会跟鬼打墙一样,无论怎么走还是会回到原地。
研讨会上,温平生几次都感觉自己就要抓到那根若隐若现线了,只要抓住那线头轻轻一扯便能带出整个毛线团。可惜,一直到他离开,那扇灵感之门仍是只开了一条缝,就差那么临门一脚。而最终这一脚是唐小糖踢开的。
他归心似箭地从研讨会赶回来,虽然闹出了“半夜到家,疑似小偷”这种乌龙,但总体来说还是福大于祸的。
不仅当了一晚上柳下惠,第二天更是意外发现唐小糖在看他很久之前写的那篇“老山汉墓女性墓主人的种族类型、DNA分析和颅像复”的论文。终于,那根逗猫棒一样始终抓不住的灵感之线落进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