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夜晚,赵剑锋的思绪都被墨卿的身影所占据。
二十多年的夫妻情分,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爱情,融入了难以割舍的亲情。
想要狠下心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墨卿提到想要清净,赵剑锋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他们初次相遇的情景。
那时,墨卿独自一人,在西密河畔静静地作画,那份宁静与淡泊,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
于是,他心中有了计较,镐头村的互助养老中心,无疑是最符合墨卿心愿的去处。农村的环境清幽,足以让她静下心来,也可以让她认真的思考一下未来,如果可能,最后的底线要是坚守住了,他或许还是会选择接受墨卿。
一天几次的变化,连赵剑锋自己都觉得自己从未有过这样优柔寡断的时候。
偏偏就真实的在他自己的内心不断的挣扎、翻涌!
次日清晨,赵剑锋便来到了李宝林的家。
出乎意料的是,翠花已经早早去了互助养老中心,只剩下李宝林一人在家。
尽管身体中风,但李宝林的意识一直并没有糊涂。养老互助中心第一期启动时,他并没有急于搬迁过去,而是选择在背后默默支持翠花的工作。
赵剑锋自顾自地说着话,并不在意李宝林听进去了多少。
重要的是,李宝林尽管无法控制自己的表情,但能看出他脸上是带着笑的,这让赵剑锋感到十分欣慰。
临别之际,李宝林突然“喔、喔”地叫住了赵剑锋,示意他从枕头下拿出一个信封。赵剑锋接过信封,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谷明(亲启)”四个字,信封口已经封好。
“这是让我交给乡党委书记谷明的?”赵剑锋疑惑地问道。
李宝林点了点头,尽管动作有些吃力,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
赵剑锋连忙回应道:“我知道了,我一定把信交给谷明书记。”
说完这话,李宝林才停了下来,脑袋又不由自主地轻轻晃动着。
赵剑锋心中暗自感慨,告别了李宝林,便前往了原来的轧钢厂位置。
那里,如今已经变成了第一期的养老互助中心。十几个孤寡和留守老人,在原来的轧钢厂办公室里安了家。张翠花一早就忙碌起来,先是在每个房间转了一圈,细心询问老人们的需求。
当赵剑锋到达时,正巧看见张翠花在帮忙分发农具。居住地周围,村民们已经帮忙整理出一片土地。只要身体还能动弹的老人,都愿意下地干活。现在,他们再也不用走远路,就在家门口,张翠花的视线也能随时关注到这些老人的状况。
今天,乡卫生院的医生也一早过来,给老人们做了基础检查。他们每次过来都喜欢在院子里看着这些老人劳作,通过观察老人的动作来判断他们的身体状况是否有异常,所以只要需要做检查的时候,都是很早就过来了。
这一幕,让赵剑锋心头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前世,那些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一个人生活的情景,甚至一天都没有人和他们说话。而现在,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早上晚上随时都有人唠嗑,还有像张翠花这样的年轻人陪在他们身边。
张翠花不仅自己全身心投入,还动员了村里没事的大姐们经常过来走动。现在的互助养老院,比赵剑锋当初设计的时候更加融洽,成了镐头村村委会门口之外第二个“村民信息交流站点”。
赵剑锋没有打扰张翠花的忙碌,一直等到老人们该下地的都去了,卫生院的医生也离去后,他才招呼张翠花到身边坐下。
“还习惯吗?”赵剑锋关切地问道。
“村长,现在想来互助中心的老人越来越多了。还有些家里有儿女的也想来,就是房子还太少。改造办公室成住房还是需要时间的。”张翠花回答道。
“等西直大道那边完工后,村里有空闲下来的壮劳动力,我就让他们回来重新修两排真正的住房。暂时只能先这样克服一下了。”赵剑锋说道。
“我没问题。陶主任都帮我挡了好多人了,您要再等一会儿就能看到她。中午可热闹了,原本我还担心这么多人不好协调每天饭菜的口味,现在王大妈除了去收菜外,都轮不到她上灶了。大家都忙着拿自己的手艺出来,为这我还要协调谁做饭呢!”张翠花笑着说道。
“老人们种的那些菜的销路怎么样?”赵剑锋指着菜地问道。
“都是村里去卖菜的顺道就拉出去了,晚上回来结账,没让我们操心。”张翠花回答道。
“该给人付费的还是要付费的,否则今后成了习惯,哪一天没人出去卖菜的时候就麻烦了。”赵剑锋提醒道。
“村长,我知道。虽然钱不多,但劳务费还是要付的。再说互助中心也不靠卖菜的收入来维持运营,每个月张会计都会按时把钱送过来。”张翠花解释道。
接着,张翠花又向赵剑锋汇报了她在互助中心近期的一些工作改进和支出情况。她强调,主要的支出还是请乡卫生院的医生来检查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