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戏拍的都是四人交谈或者是两人独处的场景,其实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下午到晚上拍的这场在“酒店”给徐静表姐的儿子庆祝满月的戏,人数众多,其中还包括了不少群演,这才是对杨逸这个导演的真正考验。
“等一下开拍后,我从左边入画,灰衣大哥和白衣大姐你们在我前面,切过去第一桌,加入这时候站起来敬酒的人群。”
“另外白衣大哥你是从左边那几桌回来的,所以你会在我前面,走过来,回到第三桌。”
“第二桌这位长裙的大姐,您也站起来,拿起酒杯做敬酒的姿势,不过其他人还没有响应你,所以你要尴尬地站上一小会儿。”
“然后是两位演服务员的大姐,您是刚刚给客人倒了茶的,所以拿着空了的茶壶直接走回去就行,不用看我。”
“而您是推着小推车,送蒸笼点心的,所以我经过的时候,您会侧头看我一眼,切记不要看摄影机,当摄影师和摄影机都不存在,我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客人,您看我,目的是要确认我有没有拿点心的意图,所以看一眼之后就可以把视线收回去,径直地往前走,走过摄影机。”
“”
第一场要拍的,就直接是一个长达十秒的长镜头,而且摄影师要手持摄影机,一路跟随着“张东升”的后背,镜头平滑地向左扫过,从右边的三桌,拍到左边的四桌。
整个镜头不仅仅是要拍的时间长,更复杂的是要面对多达八九十人的演员调度问题。
即便是群演,在这种中全景的景别中,也会被摄影机清晰地记录下来他们的一举一动,如果有演得不够好,走位有差池的地方,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视觉效果,甚至是出现穿帮的画面!
所以,正式开拍之前,杨逸先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上,然后一一跟他们讲述接下来要怎么拍,自己需要他们做到什么样的表现。
这一幕,都落在了坐在一块等着拍戏的史建琴和卢忠泽的眼里。
“你这个学生有水平,近百人的戏,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思路一点都不乱。”
卢忠泽转头跟史建琴笑道。
这真不是看在史建琴面子上特意的恭维!
卢忠泽演过的戏,没有上千也有数百了,接触过的导演,有国内最顶尖的名导,也有啥也不是的庸才导演。
所以,老爷子很清楚,在这样一个有着众多群演的戏里,不同水平的导演调度起来是什么样的效果。
顶尖的名导自然不用说了,他们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出场,手下的副导演都能把人安排妥当。
普通的导演中,有能把人调度流畅的,也有耍小伎俩,要么是用小景深镜头来突出画面的主题,掩盖背景里杂乱的人流清晰的,要么就直接就不拍长镜头,各种拆分,各种切换,反正就不拍周围的群演,只留下他们的声音,不留人脸或者身影。
最差的当然是庸才导演了,他们有想法,但不多,拍出来的大场面的戏乱糟糟的,然后还有勇气剪到最后的作品里。
杨逸的表现,就算还没真正开拍,也还没看到他最终的成品,但就目前他给群演们讲戏的这一段,在卢忠泽老爷子看来,就已经是及格线以上了。
他的思路清晰,讲得头头是道,卢忠泽在旁边的桌子上坐着听,都觉得一个没演过戏的普通群演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导演安排的小任务。
而且他应对起复杂的场面也比较淡定,把近百人梳理得有条不紊的样子,卢忠泽甚至都觉得自己看到的,不是一个新人导演,而是一个拍过不少戏,已经有过相当多的经验积累的优秀导演!
“小杨做事还是比较用心的,你看他还不忘提醒群演不要看镜头演戏,肯定开拍之前就已经在脑袋里模拟过拍戏的过程,心里已经有了预案。”
史建琴笑眯眯的,也是很欣赏地看着自己这位厚积薄发的学生。
其实,杨逸哪能想得了那么远啊?
他之所以应对自如,还是导演体验卡起了效果,他现在做过的事,都是辛爽导演以前做过的。
甚至,杨逸还比一开始的辛爽导演做得好。
因为辛爽导演给到他的经验,是已经无数次试错之后积累下来的,杨逸将这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就明白了跟群演们如何沟通,要和他们讲明白那些要点,才能让他们演得更好,减少拍得不好需要返工的次数。
其中就包括史建琴老师说的,要提醒群演不要看镜头的那一点!
演推着送蒸笼点心的手推车的演员是群演,而且是从没演过戏,只是廖春生他们在湛江本地招来渴望演戏的普通人大姐。
如果杨逸不提醒,很显然,对方在从杨逸身边经过,直面着摄影师走过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瞟一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