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之后,总计录取了三百七十一名贡士,入奉天殿参加殿试。
唯有参加殿试之后,才能自称天子门生。才有在皇上面前自称学生的资格,不是随随便便哪个举人都能和皇帝自称学生的。
殿试考的是策问,隆庆帝居然破天荒的,在考题上问出了该如何应对国家国库空虚,百姓食不果腹,军队萎靡不振三个问题。
正常来说,一般殿试虽然会考些治国之策,但很少会玩这么大的。这怎么答啊?
能考上进士的都不是一般人,国库为什么空虚不少人心里都清楚,该怎么做也都知道,可没有几个敢说实话的。
在大部分贡士们认知中,这朝廷是皇帝的,也是群臣的,更是世家大族富户的,唯独不是那些地里刨食的泥腿子们的。
朝廷上东林一脉的文臣几乎有三分之一,而且背后代表的是江南各族的利益。
于是,几乎绝大部分贡士对于国库空虚、百姓食不果腹的问题都是避重就轻的答了一下。只有军队这一题,众人还算竭尽全力的做答。
隆庆帝转悠了一圈后,看着一张张试卷是写的废话,心里憋了一肚子的火,但隐而不发,继续带着夏守忠转悠着。
突然,隆庆帝停下了脚步,只见这张卷子上,竟然直接写出了国家税制的缺陷,和建议实行官绅一体纳粮的国策,隆庆帝为之眼前一亮,瞄了一眼卷子上的名字:倪元璐。
倪元璐不止腹有乾坤,更是写得一手好字,可称灵秀神妙,让人赏心悦目。
隆庆帝的心情这才如同拨云见日,好了起来,转了一圈,总算有一个敢说实话的干才愣头青了。愣头青好啊,他就喜欢愣头青。
隆庆帝又转了转,居然又发现了一个人才,名叫范景文,只不过看着身形太过单薄瘦弱了些。
这一圈下来,隆庆帝满打满算也就找到了这么两个算的上是国之干才的人。剩下的人中或许也有干才,但却都不敢说实话。
隆庆帝暗自记下两人的名字,随后便坐回御座。
殿试必须在日落之前交卷。受卷官把试卷集中起来,送交弥封官;弥封官弥封完毕,送给掌卷官;由掌卷官送交东阁,交读卷官评阅。读卷官是从进士出身的高级朝官中选拔出来的。
而自隆庆帝登基后,科举进士的官员中以东林一脉、江南士子居多。
所以隆庆帝特意点了几位信任的干臣前去阅卷。
殿试过后,一天的时间是用来读卷分一、二、三甲的。明朝规定,凡是参加殿试的人只分等第而不落选。
官员在分好成绩后呈给隆庆帝过目,隆庆帝大致看了一眼,只见一甲之中,赫然倪元璐和范景文两人皆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人也有东林一脉的背景,不过对于隆庆帝来说没什么关系。只要忠心大明,有心干实事就行。
他虽然想收拾东林党,但也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全都杀光了。一个合格的皇帝,好人要用,奸人也要用,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好了。
又是一天过去,金殿之上,群臣毕列。薛虹也身着绯红官服,站在群臣中。
随着传胪结束,接下来就是一甲三人游街夸官了。
原本仪式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琼林宴了。
可龙椅之上的隆庆帝却突然开口了:“诸位爱卿啊,近年来大明天灾不断,百姓食不果腹,这既是天灾,也是朕和诸位的失职。”
“臣等有罪!”
虽然不知道皇帝要干啥,但积极认错,死不悔改是大臣必备的技能。
隆庆帝:“如果朕说,有一作物,亩产可达十五石以上,虽颇为消耗肥力,但若是几年轮作一次,再加上用心养护,未尝不能解我大明之饥瑾!”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现在大明境内,最上等的肥田,再派人精心养护也才亩产三石多的粮食!十五石以上,隆庆帝睡懵了吧??
隆庆帝:“怎么,都不相信吗?可朕告诉你们,这个作物,朕已经找到了,是由朕的儿子以及中顺大夫薛虹、以及颍川陈氏陈辰三位少年自吕宋寻来的!”
“并且,已经经过朕的验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