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系统分类有很多种,但是通常都会包括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分解者这三个大类。
通常来说,自养生物是生产者,主要是具有绿色素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包括浮游藻类、底栖藻类和海洋种子植物;还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异养生物,为消费者,包括各类海洋动物,包括底栖生物、鱼类,甚至海鸟。
分解者包括海洋细菌和海洋真菌,某些底栖生物也会被算在这个分类里。
现在,李程昕以及杨教授带来的海洋环境小组正在研究如何一步步将这样一个海洋生态系统完善起来。
之前的赤潮带来大量繁殖的藻类,若是藻类过多那就容易造成生态不平衡。
于是大家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制造底栖生物喜欢的环境,尤其是虾和草食性螃蟹。
其实李程昕之前制作的竹枝栅栏就是虾和小型鱼类喜欢的环境,但是为了提升直播视频的娱乐性和科教性,他在请示了杨教授之后利用海边的材料做起了对比试验。
得了李程昕和小贾的指示,几个学生纷纷去海中捉虾去了。
李程昕则开始在大水缸里用收集来的材料制作不同的地形。
用砖块搭出有方孔的结构,把沙子堆成一堆,小石子堆在另一边,还用细树枝扎了一捆放在另一个角落。
几种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底栖生物喜欢的环境放在同一个鱼缸里,加入水。
正好几个学生抓了几只虾回来了,李程昕接过那些小虾放进鱼缸中,然后大家就开始静静地观看虾所选择的栖息环境。
几只小虾一开始在鱼缸里转悠着探索新环境,有一只一直在沙土堆里拨弄着沙子,大家以为这只虾会钻进沙子里,结果它又跑去砖块那边了;另一只绕着鱼缸转悠了好几圈都没停下来;还有两只一进鱼缸就缩在砖块和鱼缸的夹角处一动不动;另外三只则是头也不回地缩进了由树枝交错而成的阴影中,再也不肯出来了。
直至最后,等几只虾熟悉了环境之后,大部分都选择了进入竹枝和树枝之中隐蔽身形。
其实这也是几个学生基本都有数的结果。
本身在李程昕要他们去抓虾的时候,他们大部分都选择了李程昕自制的竹栅栏附近,虽然其中也有从岩滩地形中抓回来的虾,但是即使是在岩滩地形抓来的虾,最终在鱼缸中选择的栖息地依然是地形错综复杂的树枝竹枝部分。
本来,杨教授还打算另外做个养虾的装置,但是后来想想,李程昕的竹枝栅栏其实已经可以吸引很多底栖生物了。
于是打发几个学生去拆了一段在海浪相对平稳处的竹栅栏,在栅栏下面套上细密型的网兜,再把栅栏放回去,又在栅栏内部装了水下摄像机。
这也是取样记录的一步。
之前由于几个学生拆栅栏的大动作,那一片附近的生物早就跑了,几个监视摄像机的学生轮班观察,也没见什么生物出现。
这一等就是三天。
傍晚时分,底栖生物开始活跃起来。
“有只螃蟹!”正在边吃饭边看着摄像机影像的女生突然喊道。
在附近各自干活的人们纷纷围过去看,却只在影像边缘看到半只螃蟹腿一闪而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