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代工,为的就是积累技术,提高工艺,顺便挣点钱,完成原始积累。”
“等我们完成全部的产业链升级后,才是我们吹响反击的后角。”
在陈飞进的一番鼓励下,众多技术人员,重拾信心。
不过,陈飞进并没有说出所有实话,他怕过于骇人听闻。
因此,他不仅要进口东瀛的完整的小家电产业链,还要想办法搞到东瀛的光刻技术和芯片技术。
这两件,才是陈飞进真正想要的。
未来技术,离不开芯片。
而要想造芯片,不仅要会设计,更要会造。
为了避免二十年后的世界贸易战,被人芯片卡脖子,为今之计就是自己买技术,搞~研发。
通过后世的报道,很多人都知道,小小的风车之国,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光刻-机技术。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东瀛光刻机曾是全球-第一。
80年代,东瀛在光刻机领域形成了垄断地位,仅尼康一家企业便独占50的市场,佳能则次之,米国爸爸都要乖乖从他们那里买光刻机。
而当时的风车之国的asl还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小公司,员工时常为公司明天的发展而担忧。资金、人才等等,asl样样都缺。
可此后的20年,双方身份互换。
其实,这一切都是米国爸爸在打压的后果。
还不是八十年代,米国发现自己养的儿子,要超过自己,比自己还要有钱,于是决定扶持一个更弱小的宠物,免得某个养不熟的二五仔再次背刺自己。
不过在此之前,陈飞进决定,先升级自己的工厂。
作为重生者,陈飞进十分清楚,此时东瀛的代工厂,主要集中在东盟四国——太国、马来东亚、印度尼系亚和菲绿宾。
具体有多疯狂?
随着1985年秋的日元增值休克,东瀛的加工工业开始在太国、马来东亚、印度尼系亚掀起了一个真正的投资浪潮。
东瀛采用一切手段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流程转移了出去。
1990年和1991年太国的总投资中40以上是东瀛子公司对新建工厂的投资。
1993年马来东亚的松下公司一家就占据了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
可想而知,东瀛在东南亚的投资有多疯狂了。
陈飞进很想现在就进场,但陈飞进清楚认识到,刚刚起步的东方红电子厂有很大的差距。
“不能着急,还有几年时间,当务之急,是规划和升级。”
“争取在1991年后,全面拿下东瀛的代工市场。”
于是乎,陈飞进回到榕城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连夜开会。
安达拉·达席尔瓦、冲田职家、林灵、吴天琪、蔡王恺等一众高管都来了。
在把大工厂的事情宣布完后,安达拉和冲田职家反而露出严肃的表情。
冲田职家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道:“陈飞进君,并不是我想打击你,三零的要求是极其严苛的,我们和玛来东亚比,优势……并不大。”
安达拉也说:“老板,我们的技术工人还没有完全熟练掌握技术,对产品的质量会有所影响。如果只是组装简单的小家电,问题不大,一旦过于复杂,很容易出现偏差。”
对于两位老外的担忧,陈飞进并不是很担心。
后世已经证明了,种花家是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
在虚心听取众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