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开学伊始,阳江一中的高一新生们之间就像是飓风席卷过一般,大多数人都能哼上这几句,动听的旋律仿佛有种洗脑的魔力,让人过耳难忘,一旦有人哼唱两句,其他人便忍不住跟着唱起来。
这个现象先是在高一年级中普及流行,很快就流传到高二、高三,几乎人尽皆知了。
开学还没有几天,这首歌以及它的“创作者”马光明就成为全校的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一个高一新生能有这样的能量,这是阳江一中有史以来尚未有过的现象。
马光明现在行走在校园里,刚开始被人指指点点的,他还觉得还有些不适应——他并不喜欢成为瞩目的焦点,但后来也就淡然了,你还能挡得住别人的嘴?既然无法阻拦,干脆视而不见。
如今对于他来说,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把功课做好,把学业赶上。在此基础上,马光明并不排斥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踢踢球锻炼身体,比如担任某一学科的课代表,或是担任班级干部。
当然,以他中考进校的成绩,还不足以进入吉祥以及任课老师们的法眼。
马光明中考完毕还觉得自己挺不错的,能以优异的分数考取阳江一中,这在当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但分班之后,他才感觉到与真正学霸们之间的差距。
红旗中学毕竟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哪里就能轻易涌现出卧龙凤雏来?
跟别的学校相比,就差了许多。毕竟,阳江县素来有着教育之乡的美誉,靠着比别人更加内卷的方式,涌现出一大批高分学生。
马光明所在的6班一共51名同学,40人是超过录取分数线的,其余11名则是差了一点分数,用钞票填补了差距之后录取的。
但阳江一中还是比较严格,比录取分数线差20分的,就算捧来二三十万,也是无济于事。
马光明的中考分数在班级排名第25位,按理说,正好是中等偏上的位次。但这个数字并不好,当地有句俗语“二五”,是笨蛋傻瓜的近义词。
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有时候喜欢报学号代替名字,每次有人喊到“二五”的时候,都会引来一阵哄笑。
与之差不多的还有38号,年轻的学生们受港台古惑仔片的影响,动辄喜欢骂女人“三八”,言语之中充满嘲讽和鄙夷。
不幸的是,褚新颜正好是38号。每次有人喊到这个学号,褚新颜都涨红了脸,让那些青春痘更加醒目,引得一群人更是笑得肆无忌惮。
与褚新颜不同的是,马光明对此丝毫不在意,中学阶段,学生之间相互取外号、绰号的习惯由来已久,他早就练就了一副刀枪不入的心境,这些言语的打击,又岂能奈何得了他足可以用来防弹的脸皮?
但高中阶段与初中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他心知肚明。初中的知识点相对简单,而且量也较少,实在弄不明白,认认真真看看书,看看笔记,看看错题,也就很快能够弄懂。
中考的考题也于教纲上的差不多,而且偏于简单化。高考就截然不同了。
有人曾经说过,初中的老师是教给学生做馒头的技术,考的也是做馒头;但高中老师教的是炒菜,然后考的是让你做出满汉全席来。
高中的知识点多且难度更大,老师讲的节奏又较快,一个不慎没弄明白,很容易就一连串的弄不明白,然后就跌跌撞撞地跟不上节奏,与前面的学生差距也就越来越大。
很多人在高一的时候还能勉强跟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高二高三的时候,班上就分出明显的层次来,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别甩下去,就必须要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马光明在这方面不敢大意,每天高度集中精力听课,讲义记得满满,回去之后还要再温习一遍。
早上他习惯了早起,倒没有觉得有多辛苦,趁着九月份早上不冷不热的黄金时间段,将新的一天要讲的内容预习一遍,为听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早餐很好解决,学校食堂有,对面的小饭馆也有,他一个人很容易对付,一碗稀饭,两个包子,外加一只鸡蛋,一瓶牛奶。
营养在长身体的关键时候,绝对不能缺失。他还想通过进补、锻炼,看看个头能不能蹿到一米八呢。
前世个头只有一米七五,他始终还是觉得矮了一些。重生一次,或许在身体上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