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的都是精英,没人想屈居人下。
虽然读者协会成立之初,是在林晓光的指导下,由比较亲近的人代表出面,联合周围的同学一起创办。
但到后来,一个个当上读者协会的社长和部长,读者协会便产生独立意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林晓光可以靠几个亲近的人,让读协与清文社紧密合作,但合作不是合并。
一个社团那么多人,他能影响到的,实在有限。
事实上,清文社和他们都是平等并列的,并不存在身份上的隶属关系,也不存在前者领导或者指导后者,顶多双方是攻守同盟。
更何况,人都是有立场的。
就像之前,杨蓝因为北大读协这事,被别人骂是北大叛徒,她心里难道很舒服?
再说,眼看着《青年文摘》做的风生水起,读协焉能想一直为别人做嫁衣?一直被别的同学骂是叛徒?
分裂在所难免。
清文社也不能犯众怒,被千夫所指,以致众叛亲离,所以《青年文摘》只能改组。
怎么改组还是一个问题。
有的人想丢弃《青年文摘》这个名字,另起炉灶,有的人不想,想搭《青年文摘》的顺风车,把自己学校读协的社刊做起来。
为了不至于分裂,为了不影响林晓光在余主任面前做的承诺。
所以,必须让各读协对《青年文摘》产生归属感,产生这不是别的学校社团的社刊,而是自己学校自己社团的。
最后,他想到一个勉强两全其美的做法。
《青年文摘》保持不动,在现有近十个栏目的基础上,以此为核心,各学校读协再添加自己的栏目,共用一个名称,出版发行。
这样,困扰大家的经费问题得以解决。
这个策略,终于在代表大会上达成一致,会议达成以下决议。
清文社将《青年文摘》的品牌,借给各大学校读协使用,清文社保留收回品牌的权利,同时组建联合编委会,由联合编委会负责整体编辑工作。
开完会,林晓光累得不轻。
出门之后,赵子瑜便问:“这样就能继续下去?”
林晓光脚踩在积雪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他叹口气:“走一步看一步吧,幸好发现的及时,要不然他们就该逼宫了,到那时,就完蛋了。”
“只要《青年文摘》这个名字一直用着,先入为主,学生和老师肯定还以为是咱们清华的。”,他没说,还有余主任。
“好吧,那联合编委会呢?”赵子瑜只能接受。
“联合编委会当然是以清华为主,北大为辅,其他人大、北理、民大、农大、北航再次,就算选了人,每周六天在上课,周日他们才有时间过来,能有多大发言权?”
林晓光笑眯眯看着她:“相信我,联合编委会还是清文社做主。”
“是你做主吧?”赵子瑜翻个白眼。
正在这时,白杨连忙走过来:“小光,有个人找你,说是粤州来的,叫钟文璋,当时你在开会,你快去找他吧,他现在在学校食堂。”
“文哥?”林晓光有些吃惊。
这个时间点,马上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了,他跑来干嘛?
林晓光一边想着,一边赶往食堂。
可能钟文璋饿了,先去吃饭,也没说坐在具体哪个位置,还是林晓光费力地在食堂上千人中找到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